相信很多人都有花“冤枉钱”的经历,在P2B平台网投时收益不如预期?6块钱的麻辣烫花了一张毛爷爷?而且都是在不经意间就花了更多钱去享受一样的标的或服务。在P2B平台网投更是如此,同样年化12%的两个P2B网投标的,一个90天到期,另一个120天到期,你会选择哪个标的呢?
想必很多人都会选择期限短的P2B网投标的,因为更灵活,但假设一下:花10000元去买120天的标的,收益就有394.52元;但是90天的标的要想达到这样的网投收益,就需要投入13328.38元的本金。或许有人会说,90天的期限短到期后再买个30天的就够了,不过得保证P2B平台会有30天12%年化收益的网投标的才行,明显这不科学。
在P2B平台网投花“冤枉钱”虽然常见,但并非每个人都有接触过P2B,再举个身边的例子。去理发店理发的时候会发现价目表上,一般理发师38元、总监操刀68元,这时候你会选哪个?相信很多人都会选择38元的,因为一般理发师和总监哪个剪都差不多,又不用什么设计、养护之类的服务。但是下次去另一家理发店,价目表写着:一般理发师38元、总监操刀68元、店长出山128元、总裁下凡888元,这次更多人选择了68元。我们很清楚这是在花“冤枉钱”,但最终还是没有选择38元的,这是因为感觉这样不仅在服务员面前有点丢脸,而且还对不起自己。平时工作那么努力,难道就是为了买什么东西都买最便宜的吗?这种心理往往促使花更多钱去享受差不多或者不必要的标的或服务。
其实,这是普遍存在P2B网投者和消费者的一种心理——“折中效应”,是指消费者会因情境改变产生不理性决策,当选项中新增一个极端选项后,会使原来的选择方案成为折中选项,那么即使折中选项在选项集合中不存在绝对占优关系,它也会更具吸引力,被选择的概率增大。
上面的例子中,网投者在P2B网投平台中多花了3000多元,消费者在理发时多花了30元,这部分“冤枉钱”一开始会让人们以为理所当然,然而事后仔细想想后却感到后悔。如果放纵这种行为,每次在P2B平台多花3000元,长此以往,别人P2B网投赚的势必比你多,你就会埋怨收益不如预期。积少成多才是“折中效应”最可怕的地方,因此无论出借还是消费一定要从实际需求出发,切勿感情用事就能帮你省下一笔不菲的“冤枉钱”。
粤审备案:粤ICP备11065084号
版权所有©深圳市微镇信用支付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借贷有风险,出借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