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数据显示,互联网出借大神巴菲特的96%的钱,是59岁以后才赚的!这个结果看起来惊人,但仔细想想也就是这么回事。巴菲特的财富从38亿美元增加到875亿美元,这22倍增长,仅花了29年的时间,年复合增长率却只有11.4%。这小小的、稳定的、每年的互联网出借回报,在长期增长中会释放出巨大的力量。
重点是越到后来,随着基数的不断扩大,其出借回报率也就越发惊人。比如说,一个出借者在10年里赚8倍,这好像没什么,但是20年就是64倍,30年就是512倍,40年就是4096倍,这就相当可观了。
再看一个例子,改革开放39年(1978-201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里有多大比例是在最后10年(2008-2017年)里新增加的?答案是大概70%!也就是说,在将近40年的改革开放里,虽然早期的增长速度快得多,但是,有大概70%的GDP生产力是在最近10年中才增加起来。而其背后支撑的,只不过是10%左右的GDP增长速度。
可以看出,互联网出借复利的威力来自于长期、缓慢而稳定的增加。
尽管复利的威力巨大,看起来年增长率也不高,但是有一个因素非常重要,就是尽量不能有巨大的亏损。要知道,任何巨大的亏损,都需要用十倍的代价才能挽回。可以看到,巴菲特也好、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经济也罢,都没有经历过特别巨幅的亏损。因此,一个看似不高的复利数字,才能发挥巨大的力量。
相反,市场中有许多出借者,对“投机”乐此不疲,有时候也确实能抓到不少看似厉害的出借标的,但是长期看下来仍然没有赚到多少钱。这就是因为亏钱的时候,亏得实在太厉害。同时,亏损带来的悲伤又被赚钱带来的兴奋所冲洗,以至于出借者们最后忘记了自己的钱赔在哪里,周而复始从事短期激动有趣、长期不赚钱甚至赔钱的投机交易。在观察市场的时候,出借者也要多加考虑一个出借项目能否带来长期的、哪怕是缓慢的增长,而不是只看到眼前一个机会,赚一笔再说。
不少互联网出借项目虽然当时看起来需求火爆、供给不足、利润高昂、周期景气,只要加入就是赚到,但最大的问题在于没有门槛,既没有技术壁垒,也没有天然壁垒,更没有资本密集壁垒。这种互联网出借项目往往可以做得一时,但是想长期获取复利赚钱,却并不容易。
而且,这种互联网出借项目即使一时赚了不少钱,后期也常常因为扩大投入结果导致竞争加剧、竞争加剧结果初始投入无法退出、扩大投入的贷款利息高于成本,导致债台高筑等各种原因,不但利润下降,更是退出无门,许多时候想赚了一笔钱就跑都没有那么容易。最后,算上行业初期所赚暴利、加上行业末期赔得大亏,回报率往往也就那样。
反之,有些出借项目,一旦投入,就很难受到挑战、甚至不可能受到挑战,这种出借项目在长期就会带来相当可观的回报,比如P2P出借平台。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互联网出借复利的威力来自于长期、缓慢而稳定的增加,以及避免巨大的亏损。只要能获得复利的力量,那么无论是59岁、69岁还是79岁,都能像出借大神巴菲特一样,都还有看似平庸但实际广大的资金增值空间。反之,则虽然一时繁华刺激,但是长期收益如何,仍是未知之数。
粤审备案:粤ICP备11065084号
版权所有©深圳市微镇信用支付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借贷有风险,出借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