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电话:400-000-0227
首页>帮助中心>出借指导
避开出借误区做个明白网投者

避开出借误区做个明白网投者

(发布时间:2017-09-22)浏览量:3266

虽然每个人对出借的理解程度不一样,但不可否认,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走在出借的路上。对于出借,往往有一些明显的误区,被我们熟视无睹。前段时间央行发布了《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分析报告》,从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人在出借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今天就让小编来盘点一下这些出借误区,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金融知识不及格


报告显示,35.27%的消费者认为自己的金融知识水平“非常好”或“比较好”,41.84%认为自身金融知识水平一般,22.89%认为水平较差,也就是说有将近65%的人出借知识是不够的。


消费者对全部金融知识问题的平均正确率仅有59.56%,其中贷款、出借、保险知识又成为本就不高的出借水平中的明显短板。对金融知识的缺乏,用不完整的金融知识进行出借,是导致出借失败的一大误区。


忽视开支计划


报告显示,13.16%的消费者从来不做家庭开支计划,20.83%的消费者表示严格执行家庭开支计划,只有34.06%的消费者选择了“完全可以”全额支付约等于三个月收入的意外支出。


也就是说超过65%的人忽视了做开支计划的重要性,没有充足的现金流,无视现金流危机,也容易导致出借失败。


养老全靠退休金


在养老方面,60.99%的消费者选择“依靠自己的存款、资产或生意收入”来保障老年开支,54.70%选择“依靠退休金”,47.82%选择“依靠养老保险”。


但是依照现在的情况,想要依靠退休金养老,可能不过是黄粱一梦罢了。除非你退休前的收入很高,或者你的工龄补偿年限很长、或者你的个人储户余额很高,否则考虑当下中国社会老龄化的现实情况,缴费的人越来越少,领费的人越来越多,退休金已经靠不住了。


所以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进行一些出借出借,比如选择微镇商票宝,获取更多收益,提前为自己的退休生活做准备。至于养老金,绝不能孤注一掷,顶多只能算是锦上添花,毕竟养老不能靠政府,最靠得住的只有自己。


盲目出借不谨慎


虽然“出借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早已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出借信条,但是真正将它当作金科玉律严格执行的人,却少之又少。所以,当看到报告中:“38.09%的消费者在选择金融服务时会仔细阅读合同条款,51.74%的消费者简要阅读合同条款,还有10.18%的消费者根本不阅读合同条款”这样的数据时,也就不足为奇了。


此外,对于服务对账单也清晰反映出了人们在出借这件事上的盲目和不谨慎:“37.32%的消费者表示会仔细阅读相关服务的对账单并能清晰理解,15.54%的消费者表示会仔细阅读对账单但难以理解,35.12%的消费者简要阅读对账单,5.08%的消费者根本不读。”。这样的盲目,会使网投者陷入深渊。


金融标的门外汉


很多网投者购买金融标的,往往是人家买啥我买啥,听别人说好就是好,收益率越高越好。这种人把自己的真金白银押注在道听途说的消息,到头来很可能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报告显示:17.09%的消费者选择金融标的或服务时“不知道如何进行比较”,14.51%“没有足够的信息进行比较”。17.49%的消费者不能正确辨别合法与非法的出借渠道和标的服务。


其中,13.03%的消费者购买金融标的或服务时,对其风险和收益没有清晰的认识。阅读完金融标的或服务的合同条款后,65.48%的消费者表示大致理解,13.88%的消费者表示不太理解。出借是一个特别需要理性和理智的事情,千万不能做金融标的的门外汉,不然到头来不但不能实现财富增值,很可能连本金都不保。


有出借意识是好的,但是千万不要瞎出借,避开出借误区,做一个出借的明白人。

400-000-0227

(工作日:9:00-18:00)

kf@microtown.cn

粤审备案:粤ICP备11065084号

版权所有©深圳市微镇信用支付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借贷有风险,出借需谨慎